以外行的角度聊聊寫作這件事對我的幫助及影響
隨著時間已經來到了八月的 20 幾號,又是一個值得回顧的時刻。
近一個月來,除了與團隊完成產品 - Curator Bio 階段性的 Beta 版上線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定義、討論、思考、驗證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及其下個階段的目標 (讓更多人願意分享、優化使用流程、擬定商業模式)
也是因為希望能同理使用者分享過程中的情境與需求,自己開始了培養固定寫作、分享、交流 … 等習慣,好讓 YC 很常講的俚語 “Eating your own dog food“ (使用自己開發的產品) 得以實行
-
所以今天就以一個平常很少分享 / 寫作、外行、中文不太好的人,聊聊寫作這件事情在這段時間對我的幫助及影響
#LearnInPublic
往回翻了一下,自己正式開始寫作的日期居然已經是約三個月前的 5/24。
當時訪談許多人都分享寫作帶給他們的幫助及回饋,自己也就抱著蠻單純的想法來嘗試紀錄自己生活的靈感和心得
另一個動力來源也是當時剛好有跟朋友聊到寫作的想法,就興起決定成為菜鳥筆友一起嘗試每週一篇的寫作練習,各自寫完文章後會互相分享交流給予對方回饋
雖然筆友後來因為工作 / 生活較繁忙而暫時放下寫作的規劃 XD 但我心想都已經起頭寫了 3~4 篇文章了,應該要繼續嘗試寫下去看看能走多遠 (雖然現在不太確定自己會堅持多久)
-
前期寫作相對簡單,把自己以往的一些工作心得、經驗紀錄起來,有的也趁剛好有講座邀約時,把內容整理成文字方便回顧及分享
大約在寫了第 7~8 篇時 (每週一篇,約寫了 2 個月左右),因為自己過往經驗可以寫的東西越來越少,以致寫作阻力越來越大,會慢慢不太確定要寫什麼內容才好,尤其自己以往也沒什麼在寫作,構思 + 寫一篇內容往往要花費我 3~4 小時 …
-
後來想起不同訪談者很常提到關於寫作瓶頸的回饋:「通常要有 Input 才會有 Output」。所以我嘗試調整心態,把寫作當成是自己學習的一種媒介,透過它幫助我更好的學習與整理自己接收的資訊 / 知識 Input
從那時開始,我把一些平常看到、聽到、探索到的有趣資訊特別紀錄起來到個人的 Curator Bio 內,作為每週寫作的靈感來源,至少在自己設定的文稿截止日前,我可以隨心的挑選一個主題分享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XD
-
就這樣,我渡過了自己遇到的第一個寫作瓶頸,也開始會特別留意平常接收到的不同資訊,期待能獲得一些寫作的靈感
再過幾個禮拜後,就如同訪談者們的心得,我也開始希望獲得更多的交流及回饋。雖然最初是因為不太想直接把內容公開才寫在 Substack 上,但畢竟寫著寫著,有時候還是會希望獲得同好交流 / 不同的觀點的回饋
所以,前兩週我開始針對他人在社群上所分享的觀點進行個人想法紀錄,並首次嘗試把內容文章公開留言回覆給原貼文作者,看看能不能從中獲得原本獨自寫作外的連結與回饋
而第二種嘗試是把文章另外發佈到第三方平台 (e.g. 方格子),由平台方協助進行新手文章的曝光,或多或少也會從中獲得一些訪客的回饋
雖然目前不同方式所獲得的回饋還沒有那麼多,但一點點的累積回饋已經可以轉換為持續寫作的動力,期待這樣的正循環能越來越多!
最後,近期除了以上感觸外,在持續嘗試寫作練習及公開分享的過程中,也慢慢能同理之前與 Curator Bio 受訪者們訪談時他們所提到的需求及心路歷程,並讓我們團隊能進而思考如何將 insight 轉為實際的產品功能,用以滿足潛在用戶在累積個人品牌印象時紀錄、分享的相關需求。
或許這樣對在創業 / 開發產品的我們來說,也是寫作之餘能獲得的另一種回饋吧!:)
你呢?你正在經歷寫作的什麼階段?歡迎到 Curator Bio 上分享你靈感來源 or 文章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