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物慾就等於玩物喪志嗎?或許能更成熟的看待這一切
本篇啟發自《大人的 Small Talk》 Podcast EP 275 - 《追逐物慾就等於玩物喪志嗎?不一定,只要具備健康心態,「昂貴的興趣」也可以讓你的人生更加勵志!》
喜歡這集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最近計畫要買什麼東西而想藉此說服自己合理的買下去XD,而是聽到 Podcast 裡提到的幾個觀念蠻有共鳴,覺得自己也有經歷類似的心態轉換,所以特別把心得紀錄下來。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從小到大我就對「手機」這個東西就特別著迷、情有獨鍾 (當時還是按鍵式手機 Nokia 的年代)。
-
還未成年時,只要每到過年領完紅包,幾乎都會把所有壓歲錢 All-in 買一隻當年最喜歡的旗艦手機來玩 (e.g. Nokia N73, N82; Sony Ericsson C905 …),玩的方式其實不是什麼遊戲,反而是更仔細的研究手機的外觀、介面、功能、相機、音樂播放器、應用程式 … 等,更像另類的興趣 (雖然現在回頭看應該要把錢請爸媽幫我拿去投資一些股票 XD)。
差不多是一直到 iPhone 5s 發表後才開始稍微降低對手機的癡迷程度 … (畢竟智慧型手機的操作介面幾乎都長一樣,已經不像以往那麼多元、豐富有趣)
-
相信每個人都有類似對某些事物很興趣著迷的經驗 (無論是耳機、遊戲、精品包、手錶、車子 … 等),但你有曾經擔心追逐物慾可能會讓自己玩物喪志而有罪惡感壓抑自己嗎?
在經歷了學生、初出社會、工作收入穩定有餘裕的不同階段後,自己看待物慾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是完全認同文初 Podcast 所提及的內容
-
ps: 現在看到下面這些品牌的幾款旗艦手機還是會感到興奮呀 XD
→ 比起壓抑 or 罪惡感,我更喜歡 / 擅長把一些物慾當成自己的動力來源!
長大工作後會知道,不像在學時期有較明確的升學 / 找工作目標,除了相對少數人有清楚的個人願景、理想外,要在工作職涯中找一個為之努力的目標、動力來源相對沒那麼容易,通常都是為了生計壓力而工作
-
然而為了生計壓力的努力是相對乏味的 (沒有對錯之分),也很容易失去對工作、生活的興致及熱情 (好比常聽到是要用胡蘿蔔 vs 鞭子來轉為前進動力來源一樣)
-
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對一些物質的事物還保有熱忱及興趣時,不妨把它們當做階段性努力的目標,會讓工作、生活得更快樂些
ps: 追逐物慾可能沒完沒了?主持人 Brian 也有提醒相對需留意的事項 (在文章下半段)
→ 對某些事物的興趣/物慾,進而幫助自己提升視野、獲得更高廣的視野與啟發!
這好像是買東西很好的藉口 XD
回想自己以前「玩」手機、硬體科技產品的經驗,一兩天通常就可以把東西給摸熟,最後剩下大部分的熱情反而會想去深入理解其細節、背後的品牌故事、技術原理 … 等
-
例如會想知道為什麼手機鏡頭為什麼需要使用蔡司鏡片?光學變焦的原理是什麼?多點式觸控的差異?為什麼選用某機體材質?Hi-Fi 音質是什麼?品牌行銷該款手機 / 產品的 Solgan、背後故事 … 等,而透過這些資訊,反而更富足了自己的生活及知識庫 (雖然不見得馬上對生活有實質的幫助)!
-
確實也因為對「手機」的興趣,啟蒙、打開了我對創業的想像,進而讓我在職涯有清楚的目標及規劃~ (可參考下方這部影片 4’37’’ ~ 18’50’’ 的分享)
→ 到頭來,逐漸發現「擁有」已經不太是重點而是最終的結果,最美好的都是在追逐目標期間的過程!
不曉得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在你真的擁有某個事物的當下,興奮的高點反而會隨之而降下?
類似的經驗感受在我愈有能力負擔自己的物慾時反而愈常發生!很多時候在我真的把東西買下去過了一兩天或一週後,反而會覺得對該物品沒那麼興奮、值得了,最終幾乎會把東西給變賣掉。這種物慾情感反而讓我覺得很不理性及疑惑 …
-
慢慢會發現,其實重點好像不在於「擁有這個東西」,而是終於成為了一位「擁有那個事物的人」。人會把自己投射在該產品裡面,真的想要的其實是想要變成「擁有」那個事物的更好的自己!(這或許也是一些企業品牌之所以厲害的原因,他們懂得滿足你想要獲得一個「更好的自己」的需求)
所以每次回頭看,真正讓自己快樂的其實是在實際上擁有以後,為自己有能力擁有它而感到滿足,也覺得前面為之努力的過程是感動的!有時候所擁有的事物甚至會轉換成那段努力期間的一個象徵性代表,這種被「賦能」的事物反而更吸引我,而非物品本身。
→ 擁有物慾也是一個創作的來源
許多人會因為興趣衍伸寫部落格、經營 IG、拍攝短影音,反而變成該領域的 KOL 並賺到比正職工作更多的滿足、成就感、收入。
-
這段我倒是因為懶而沒什麼感觸 XD 但我蠻喜歡口頭跟身旁的親朋好友分享一些產品背後的品牌 Solgan 及故事,也因此獲得蠻多的交流回饋,甚至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年輕時應該好好追尋,不然年紀越大對事物的熱情反而越消散
不曉得是現在的產品愈來愈不吸引人,還是因為自己在買東西前開始會有更多的考量而降低想擁有 / 追求某些事物的熱忱及興致?
-
總會想到很多那些在擁有該事物後,需要額外在生活上花心思的事情而放下購入的念頭:例如東西買回來後還要花時間維護保養、平常生活就覺得時間不夠了,買入後可能也沒什麼時間使用 … 等
最後習慣反而會轉變成不擁有它,但蠻常去欣賞或透過其他方式體驗那些事物 (無論是實體臨櫃、線上看別人開箱、直播)
-
可惜就在覺得以前有很多閒暇時間、熱情去追尋時恰好沒什麼錢,現在反而顧慮更多 (也沒不好,單純感慨 XD)
也或許是現階段自己有更重要的理想與目標,所以更看淡那些事物?
以上是幾個聽完 Podcast 的心得與感想,最後 Brian 也有跟聽眾提醒追逐物慾時的幾個提醒事項:
重點依然會是追逐事物期間的過程,而非結果
就像吃拉麵,不會覺得說因為拆解拉麵後本時其實是澱粉、油脂、蛋白質,就直接吃擁有這些基本元素的營養品,而是品嚐拉麵的過程 (叉燒、麵條的軟嫩、湯頭的 … 等)
生活的優先順序還是要排好
應該釐清自己生活所需的責任、義務,不然可能無法好好享受擁有該事物的快樂 (例如因為興趣而讓自己生活過不下去)
控制風險
滿足物慾的過程中也需思考是否會承擔很大的風險 (違法、名聲、損人害己 … 等)
不曉得你自己有什麼興趣及愛好呢?歡迎跟我或你的朋友們分享!
而最近我知道剛好有個剛上線的軟體工具 - Curator Bio,可以讓你快速地紀錄、展示自己喜歡的內容 or 作品,更好的幫助打造個人印象、並有機會透過未來社群認識更多有相同興趣、品味的朋友呢!
分享我自己的頁面及其他幾位我覺得有趣的連結如下
https://www.curator.bio/liang_chin_ml
https://www.curator.bio/fayhsieh
https://www.curator.bio/107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