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紀錄分享一下自己對未來「工作」的想像。
為什麼會想分享這個主題呢?
主要是最近跟 Curator Bio 團隊夥伴一起討論產品定位及目標用戶 (TA) 的過程中,一直刺激我去思考 TA 與幾個關鍵字 (「興趣」、「工作」、「回饋」) 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所提供的產品可以怎麼滿足 TA 的需求 … 等,進而誘發我想記錄一些畢業工作至今對「工作」的反思及未來想像。
有多久沒有思考人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 這好像是一個很廢話的問題,但當提出問題後,可能會激發一些自己對工作這件事更多的想像!
看過《人類大歷史》的朋友可能會對第五章提到農業革命的其中幾段有印象,主要講述原本人類過著採集、狩獵生活,在後來學會如何種植小麥那類的農作物後,雖然理想上好像可以開開心心地放棄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並安定下來享受愉快而飽足的生活,但在美好事實的反面,也同時讓人類忙得焦頭爛額,過上另一種更「不快樂」的生活方式 … (可參考此篇文章介紹)
而演變至今,大部分的人類開始過上一週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8 小時的日子。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的興趣倒還好,但若一週工作 40 小時是為了生活所需而做著自己較不喜歡的事情,將可能有 1/3 的生活過得不那麼快樂
-
有沒有可能,在生活大部分時間裡做著自己較感興趣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換得足以生活的報酬呢?
這個問題從古自今應該有超多人思考、討論過,但為什麼現在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過上這樣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因為大家的貪婪?不夠自律?認知有限?亦或是 … you name it
-
然而近幾年世界的變化與趨勢,似乎讓人們重新思考工作的定義,並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做著自己相對有興趣的工作而換得報酬以過上理想的生活
有人說他們是幸運的員工、自由工作者、數位遊牧名族、Freelancer、KOL … 等,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名詞代稱,這些人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是透過做自己相對有興趣的事物來提供第三者價值以換得對應報酬。
如果是你,會想過上這樣的生活嗎?
過去可能較難達成這樣的理想目標,但最近牛熊雙市震盪的虛擬貨幣、Web3、區塊鏈、DAO 概念,或許在未來可以幫助你更容易地過上這樣的生活!?
拆解一般人進公司行號 / 企業工作的原因可能會有 (歡迎分享其他可能因素):
追求相對穩定的收入及生活品質
當然你也相對穩定地提供價值 / 生產力
可以相對容易槓桿資源達成目標
舉個例子如:已建立起的品牌讓你更容易獲得業務機會、有人力資源幫你處理行銷、設計的相關大小事,讓你專心在開發產品 / 拓展業務 … 等
歸屬 / 成就感 (自我實現)
可能能夠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工作而產生的歸屬 / 成就感
學習與成長
開拓視野、累積經歷
-
如果今天有個 “地方“ (不一定是公司行號 / 企業),在你同樣穩定提供價值的情況下,能讓你穩定獲得收入 / 回饋、也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互相學習並共享資源來幫助彼此達成目標、更棒的是你所提供的價值又來自個人興趣 / 擅長的事情,這樣會太過美好或不切實際嗎?還是可能是一場龐氏騙局?
雖然現在尚未有明確答案,但想到幾個問題來幫助自己思考 / 判斷合理性 (歡迎提供其他想法):
該 ”地方” 提供給我的報酬是源自哪裡?(錢從哪裡來)
是誰認為我提供的東西是有價值並願意 “付費“?
我需要以什麼形式穩定提供價值?
我怎麼將自己有興趣 / 擅長的事情轉為價值穩定提供?
怎麼定義及槓桿現有的資源?
-
舉幾個 Web3 的實際例子,雖然目前尚未有一個項目實際發展到非常理想的狀態,但能看到他們好像都已經在這條路上:STEPN (Move 2 Earn)、Decentraland (Play 2 Earn) … 等,讓用戶能透過該平台的機制提供價值換取報酬
Miula 在《科技巨頭解碼》專欄其中寫到一篇關於 GameFi (遊戲化金融) STEPN 的分析文章,我覺得寫得蠻好、也值得深思參考的。擷取其中幾段喜歡的話:
「遊戲是價值的載體平台」
「遊戲只是一個展現與獲取價值的機制跟平台。玩遊戲能夠賺錢的這件事,其根本核心永遠不是遊戲,而是在創造價值這件事情上。」
「Web3 的意義,在於讓價值傳遞變得更加容易 – 但這並不會改變價值體系運作的本質」
「或許遊戲一開始是靠著龐氏經濟在支撐整個 P2E 的經濟模型的,但當遊戲夠大時,遊戲廠商其實是能夠引進外部價值,提供額外的價值支撐。」
「終究,Web3 的本質,是創造一個價值傳遞的網路」
-
雖然「如同現實中的事物一樣,價值是有可能因為外在環境而改變的」,但大部分人們願意付錢來換得的價值主要都可以分成:對該人來說「有趣」or「有用」的事
若有一個 “地方“ 的機制,能幫助更多的用戶更容易以「個人的興趣 / 專長」傳遞有趣 / 有用的價值來獲得、累積回饋 / 收入,是不是就可以讓越來越多人有機會跳脫前面幾段所提到朝九晚五的工作?
上述的概念想法還蠻抽象的 (畢竟我也不太確定具體來說那會是什麼樣的 “地方“),也或許 Web2 就已經有類似的地方只是還不夠理想 / 完善 (例如個人所提供的價值都掌握在某些企業內,個人帶不走也不屬於自己所擁有),但總有感覺 Web3 內所提到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治組織) 的概念與機制好像可以讓人不用受限於在某間公司行號 / 企業工作,同時滿足上段落初提到一般人會進公司行號 / 企業工作的需求!?
-
為什麼?擷取一篇分享 DAO 概念文章的幾個段落:
「DAO 就像一家沒有行政總栽、沒有員工、沒有實體、沒有管轄權和沒有持有人的公司,但仍然能通過簡單,但同時又非常複雜、基於去中心化的代幣治理過程來運作。」
「它是一個集合眾人要求下運作的特殊組織,既沒有人擁有它,同時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治理。像比特幣這樣的 DAO,強大之處在於:網絡愈大、愈分散,則愈具彈性和愈可靠。」
「在一個 DAO 中,參與者不受法律合同的約束,而是以原生資產代幣的形式進行獎勵,幫助他們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它實際上跟共同投票決定公司方向的股東沒什麼太大的分別 …」
理想上,如果有個 “地方“ 是基於用戶 / 參與者們一起為某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可自我實現並獲得相對穩定的回饋 / 收入、可槓桿彼此資源、有同好一起的歸屬感) + 本身並沒有人擁有它 (這個 “地方“),就好像可以滿足不受雇於特定公司 + 原本個人會到企業工作的需求?
那到底要怎麼創造或找到那個 “地方“?那個 ”地方” 真的存在嗎?因為我也還沒想透,就先讓那個理想的 “地方“ 放在潛意識裡慢慢發酵吧!
拉回現實,如果你也嚮往那個理想 “地方“,在那還沒出現前,有什麼是現有工作者們可以準備 or 累積的事,以幫助自己在未來該 “地方“ 真的出現時能更容易參與 / 加入?
目前有幾個是我持續努力中的想法與目標:
找到自己的定位,開始建立可累積的個人品牌資產
如果未來工作真的更朝去中心化的趨勢發展,提早打造個人品牌將會是未來不可或缺的資產
建議可以找個有保障的地方來累積 / 建立,可以是架設個人網站,或者選擇一些願意讓用戶帶走個人所累積資產的工具平台 (e.g. Substack / Matter / Curator Bio / Mirror, etc.)
找到能引發共鳴的同好
在企業以外的地方要槓桿資源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同好共享彼此資源!你除了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流、回饋外,也有更高的可能獲得額外的合作機會
開始培養商業思維
更好理解價值傳遞 / 交換、商業與「系統」這些事
思考與嘗試將自己興趣 / 擅長的事情,在公司及工作以外的時間 / 地方轉為別人願意付費來換取的價值 (以個人角度)
-
如果不太確定可以怎麼起步,我覺得相對簡單的方式是將自己平常看到、聽到、學到、接收到的有用 / 有趣的內容,公開轉發分享到可累積、網路可觸及的地方 (最好加入個人見解),透過定期與持續的分享、累積,終有一天可以幫你更好地建立個人品牌印象、找到同好、甚至獲得更多的機會!
倘若你覺得將上述內容分享到自己個人的 IG、FB 可能會被其他朋友看到而有些彆扭; 或者懶得自架部落格而在尋找一個能伸能屈、適合的地方,那我會推薦把內容分享到你個人的 Curator Bio 上!
-
你可以把 Curator Bio 想像成個人品牌網站建置工具,它提供有個人興趣的愛好者一個可以分享自己精選或創作內容的空間,以獲得更多的交流跟機會並累積社交資本!
無論你希望將已建立於 Curator Bio 上的內容另外分享到自己的社群媒體,或者單純讓其他 Curator Bio 上的陌生訪客探索、瀏覽都可以!
總之,這就像投資 / 複利一樣,你愈早開始累積,隨著時間的過去,你所滾出的「雪球」會遠比想像中還可觀 :)
你呢?你想像中的理想工作會是什麼樣子?期待能看到更多人分享不同工作模式的想像!
即將是新的一週,Hope you have a great new week ahead 囉~
不管是被雇主或職務綁架,導致個人價值被企業稀釋甚至剝奪,因而轉成自由工作者或創業。還是受不了被平台演算法和商業模式綁架,進而自建品牌累積品牌資本,開創個人經濟的商業模式。這一系列去中心化思維的浪潮,好像都還是源自於大家的相對被剝奪感越來越巨大。
過往或許真的過於極端中心化導致相對被剝奪,但完全去中心化我覺得仍有其極限,所以即便兩者很難取其平衡,但我們應該都是在往一個半中心化的理想世界前進。
就像自由工作者不可能去中心化掉僱傭或買賣的關係,企業也不可能中心化把所有人才都集中控管。但隨著大家越來越追求自我價值,希望未來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